撰文:侯萬雲
2021-05-31
5月13日那天,是莫仔移居屯門曾嘴庵位的好日子。做過法事之後,來到中午回程時,我們8人分別乘坐兩部的士,莫仔兩位弟弟、Catharine和我同車。在車上,我和Cat聊起了她主演的那齣《閱讀的女人》,我告訴她說,當莫仔看過劇本之後,她要我刪掉其中兩幕戲。Cat顯得很好奇的問「點解要刪改?嗰兩幕戲係講乜㗎?」
當我告訴她的原因後,她便說「刪咗都好啲。」
每當我有了故事意念,首先把大綱告訴莫仔,我們略略討論過之後,我才落筆。每次下筆時,不可能和事前所說的一成不變,經常出現按故事的「起乘轉合」佈局來變動戲劇性的發展。
通常我把寫好的劇本傳給莫仔,幾個小時便收到她的回覆說「OK嘞」,可是《閱讀的女人》傳了給她兩天,她才對我說「我諗過,阿Cat嗰兩幕fantasy戲唔係咁好,刪咗佢啦。」

我向她解釋說,無論男或女,也不論年長或年少,當知道自己給人欣賞時,必然感到很開心,且有飄飄然的感受,這是常情。然而,莫仔堅持要刪掉,她認為我們的演員都是業餘,而他們多年來的公開演出給人的印象都是「個人經歷」,若因此給觀眾誤會,對我們的演員來說並不公平及不好受。但,換了職業演員,情況便不同。
她這一說,令我想起了電影及戲劇評論人石琪先生,在他的報章專欄所寫,其中一段關於「那些年2016」的評語:「劇中有個日本人,90年代來香港找尋某間舊店……但很可能發生個類似的真事,正如飛機欖、制水 …… 長者們經歷過難以忘懷,因此用於劇情。」

我接受了莫仔的建議,把那兩幕戲刪掉。可是我也恐怕當最後那位衛生督察說,阿Cat睇書時「好似我媽咪」得不到預期效果,只好加多一句對白給飾演畫家丈夫的Albert說「估唔到我嘅情敵喺我臨老時先出現」,來替代那兩幕fantasy戲。
演出時,當劇中那位衛生督察說出他欣賞面前閱讀女人的心裡話:「好似我媽咪」時,觀眾竟然有很大的反應,確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,總算是個可喜的收穫。
想起Albert在他的「緬懐與莫仔共享時光的點滴」文章中說,莫仔和我是「雙劍合璧」。
可惜,此情此境不再了。欷吁!